9月3日消息,记者日前从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了解到,搭载该中心自研专用CTD传感器的漂流剖面探测浮标近日在西太平洋海域布放成功,标志着漂流剖面探测浮标完全国产化进程
9月3日消息,记者日前从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了解到,搭载该中心自研专用CTD传感器的漂流剖面探测浮标近日在西太平洋海域布放成功,标志着漂流剖面探测浮标完全国产化进程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悉,本航次计划布放4台COPEX型漂流剖面探测浮标,测量深度为0~2000m,均配置该中心自主研制的漂流剖面探测浮标专用CTD传感器,其中3台采用北斗卫星通讯方式,1台采用铱星通讯方式。8月3日,编号为950213的浮标在巴士海峡以东,黑潮附近区域布放。目前,该浮标运行正常,并捕捉到一个黑潮脱落涡,截止8月24日,已完成12个0~2000m剖面的测量任务并回传数据。8月7日,编号为950214的浮标在西太平洋布放,该浮标测量周期为5天,截止8月24日,已完成5个0~2000m剖面的测量任务并回传数据。上述2台浮标均采用北斗卫星进行数据传输。另外2台浮标将结合共享航次的工作安排择机布放。
本次布放是对国产漂流剖面探测浮标专用CTD传感器性能的全面验证,将有力推动漂流剖面探测浮标实现完全国产化的进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