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网 > 互联网热点 > 正文

孙正义巨亏125亿美元,那个救过马云的男人,给我们的投资启示!

  • 作者:zccc
  • 来源:网络
  • 2020-04-23 15:07:04

近段时间,软银集团发布2019财年业绩预测,运营亏损1.35万亿日元,震惊了整个财经界。软银集团的老板是被称为阿里巴巴金主的孙正义,那个慧眼识珠的互联网大帝,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近段时间,软银集团发布2019财年业绩预测,运营亏损1.35万亿日元,震惊了整个财经界。软银集团的老板是被称为阿里巴巴金主的孙正义,那个慧眼识珠的互联网大帝,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仔细分析孙正义投资盈亏背后的原因,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三点有用的启示!

1、阿里巴巴的投资故事

对于孙正义,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是他投资阿里巴巴的故事,一直流传的版本是这么讲的:1999年,马云用6分钟说服了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孙正义给阿里巴巴投资了2000万美元。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时,孙正义投资马云的2000万美元变成了580亿美元,14年时间翻了接近3000倍。因为这笔投资,孙正义成为了日本首富和互联网投资历史中的一个神话。

2、互联网世界的投资大帝

为什么看好阿里巴巴?其实跟他一直以来的宏大梦想有很大关系。1983年,25岁的他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而经历这次生死后,他决定赌上人生,做未来30年“信息技术革命第一人”。此后他几乎投遍了互联网世界。比较经典的两笔投资,除了1999年投资阿里巴巴,还有1996年1亿美元投资雅虎。这两笔投资,在当时都是非常超前的,比如当时雅虎只有十几个人,连杨致远都觉得孙正义疯了。但是,这位自称要看未来30年的超前的投资者,在自己看中的领域,投资都是非常早、非常大的。

3、宏大的愿景基金

2016年,也就是在阿里巴巴上市的2年后,孙正义有了更大的设想,用神话般的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总裁谈话45分钟,拉来了450亿美元的投资。2017年,愿景基金正式成立,软银自己出资331亿美元,总额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这个规模甚至接近美国当年风投总额。

4、生命中的滑铁卢

但是,也正是愿景基金,让孙正义遭遇了事业的滑铁卢。截止去年9月份,愿景基金投资的88家公司,有25家公司估值下降。自愿景基金成立以来,不仅没有赚到更多钱,反而亏损了高达 165 亿美元。从财报来看,愿景基金投资的数家初创公司,其中包括wework、滴滴出行、OYO、Paytm、ARM等明星公司,前三家都是著名的「烧钱」公司。

5、一连串的亏损故事

共享办公明星企业WeWork在IPO招股期间爆出6个月时间内亏损9亿美元与公司违规管理问题,不但导致其IPO申请被撤回,企业估值也从470亿美元大幅缩水80%,跌至80亿美元左右。Uber尽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完成IPO,但股价表现平淡,原先软银愿景基金打算在Uber项目获利逾70亿美元,但股价惨淡导致它反而亏损约50亿美元。

从投资角度来看,要想获得盈利,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企业利润,一个是资本变现。企业利润就是踏踏实实经营企业,通过经营产生的利润,来回报股东的投资;资本变现就是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或者上市,通过以更高价格转让公司股权的方式来获得利润。无论是通过企业利润分红还是资本市场变现方式获得投资回报,都与科技周期、金融周期等有密切关系,孙正义投资盈亏背后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周期不同。

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来讲,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于破坏性的创新,创新打破了原有的生产函数,让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增长领域,具体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四个阶段。经济周期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从企业的盈利模式来看,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电子商务 广告和游戏等等。但是这个主要的盈利模式都遇到了瓶颈,这个瓶颈一方面取决于是经济收入预期放缓,因此人们对于消费和广告的投入都将减少,另一方面则是人口红利的结束,这意味着可以拓展的市场预期正在减少。

二是科技周期不同。

从孙正义投资马云的1999年来看,当时互联网还刚刚兴起没有多久,互联网这块新大陆还没有被充分的开发,虽然盈利模式尚未十分清晰,但是潜在的广阔空间给他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而愿景资本设立的2016年,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移动互联网都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商业机会已经进入了红海时代,而寄予厚望的物联网等却还没有露出自己的曙光。从科技周期判断来讲,1999年刚好是互联网红利的早期,而2016年却已经是互联网的成熟期。

三是金融周期不同。

投资盈利中的资本变现方式其实与金融周期有较大关系。1999年,世界刚刚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股权投资方式还刚刚兴起,创业项目的泡沫还不是很大。但2016年经过世界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世界金融市场总量已经非常巨大,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科技创业融资方式也非常成熟,形成了以天使、创投等各种股权投资基金,资金追着项目走得情况已经非常普遍。

除了科技、金融等周期不同之外,孙正义投资失利背后还有自身的原因,他自己是这么说的:

未来他评判公司价值的最佳方法,是衡量公司在“稳定状态”下的现金流倍数,不再是所谓的用户数量与营收增长数字。

只要公司流量越来越大就好,至于赚不赚钱,他并不是那么看重。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流行和追捧的所谓互联网思维:看流量而不是质量,只要用户数和营收在增长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想法却最终害死了人,比如共享单车、瑞幸咖啡等。这个思维曾经是正确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却慢慢地归于谬误。

一来,互联网世界从新大陆进入了旧领地,早已经不是圈块地就能挣钱了,每一个领域都需要竞争,钱已经没那么好挣了;二来,创业者变得过分聪明了,创业者在投资者的狂热追求下,发现了一个偷懒的秘密:不用考虑盈利的问题,只要一味做大规模就可以靠资本获利了,有人因此想出了用补贴来拉用户扩规模的方式,反正亏的不是自己的钱。

这就陷入了非常恶劣的循环,用投资人的钱,补贴用户,在类似于给用户送钱的情况下,来达到用户和规模猛增的效果,完全颠覆了投资的正常逻辑。个别企业甚至在补贴拉用户之外,还加上了造假的财技。

首先,投资需要择时。

经济是有周期的,投资最需要判断的首先是所处的经济周期,在经济处于上行周期的时候,投资往往比较容易挣钱;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时候,投资比较容易亏钱;除了经济周期还要考虑金融周期,在金融宽松的时候,资产往往有泡沫,投资的溢价比价高,在金融收紧的时候,资产泡沫较少,往往有地价买到好货的机会。

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时间周期更短的宏观对冲投资,都绕不开周期的因素,择时的因素。差别在于,不同的投资理念对于周期长短的侧重不同,对于择时的精度不同,对于周期内波动的耐受度不同而已。没有哪种投资理念,能绕开周期。金融投资和交易,本质就是顺周期的游戏。

仔细思考巴菲特持仓的重仓股,也是为巴菲特带来最多财富的股票,可口可乐,美国运通,GEICO等,这些公司的长期成长,也客观上对应了经济周期的规律。反之,如果做反了周期,失败则可能随时降临,如股神的老师,价值投资门派的开山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在1929-1933年的大萧条中,也曾抄底失败。

其次,企业需要利润。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资本变现来获得回报,但是资本变现不仅取决于金融状况,也取决于企业自身盈利状况,就如同股票,股价高低不仅与货币宽松有关,也与企业利润有关。不关心企业盈利状况,一味追求做大企业规模,通过资本市场变现的做法,本质上是在赌货币政策,而不是在做投资,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并不可取。关注企业盈利状况才是投资能够持久盈利的根本保障。

王健林发表了《企业的价值》的演讲,不仅批“不赚钱的公司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质疑:

“企业不赚钱,持续地讲一个故事,企业存在就是靠股东持续的投入,居然企业还可以把泡吹得很大,估值还很高,很多这样不赚钱的企业还能上市,上市又持续多年还继续在存在,这都是不合理的!”

史玉柱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我觉得做一个企业,追求利润是第一位的。你不赚钱就是在危害社会,对这个,我深有体会度。我的企业1996、1997年亏钱,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当时除了银行没被我拉问进来,其他的都被我拉进来了。我的损失转嫁给答老百姓,转嫁给税务局。企版业亏损会转嫁给社会,社会在担这个窟窿。所以,我觉得,权企业不赢利就是在危害社会,就是最大的不道德。

这里需要再重点纠正的一个观点就是科技企业不需要利润,在资本过剩的情况下,高科技可以享受到资本红利,无需利润就能过得很好,但如果遭遇金融收缩呢,在资本泡沫破裂的时代,没有利润就无法活下去了。这方面,互联网企业是有教训的。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掀起了一场以互联网产业引领的投资热潮,期间纳指狂飙17倍,当时只要名称中有“.com”的股票都遭到投资者疯抢。2000年,美国进入加息周期,流动性减少,资金大量撤出,一切都随之化为泡影。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也遭遇了暴跌,如新浪上市20美元,最高时50美元,后来仅有1美元;搜狐最高13美元,后来只有90多美分。

就如同面包和爱情的选择,你可以靠故事融得的资金过一段好日子,但最终你是需要靠利润来买每日的柴米油盐的,再好的故事也需要兑现的时候,如果一直都无法兑现,资本也是会离去的,毕竟这是做商业不是办慈善。

再次:成功路径风险。

所谓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伏。成本也往往蕴含着失败的种子,强如孙正义这样的牛人,在投资雅虎、阿里巴巴获得巨大成功后,也患上了成功依赖症,忽略了整个互联网创业公司投资周期的变化,几乎认为所有的新创互联网企业都有着巨大的前途。

著名企业家冯仑曾说过一个观点:

成功的因素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就像一个快速跑步的运动员,突然停下来,可能会猝死。他的身体机能被调动起来了,能支持他快跑,可是一下子就停下来,会出意外。快速成长的企业也是这样,导致它快速成长的优势,在环境、市场突然发生变化后,也会成为它猝死的直接原因。

我们要时时刻刻关注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不是一味抱着过去的经验,做了刻舟求剑的蠢事。投资逻辑的背后是价值观,孙正义曾说过一句名言:一切的成功都是缘于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而股神巴菲特对于科技领域的投资,却说,看不懂,所以就没投。在科技领域,谨慎一点,未必不是好事。

回顾互联网大帝投资背后的输赢,我们更感觉人在时代面前的渺小,所有的成功都是时代的成功,只有摸准了时代的脉搏,与经济、金融、科技等周期共振,才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做饭了周期,甚至盲目自信,妄图只讲资本而不讲利润,那么投资迟早有一天是会碰壁的。所谓脚踏实地,才是投资的捷径,不将利润的投资,都是不靠谱的。

  •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免费咨询获取折扣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