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网 > 建站推广 > 正文

95后“小鲜肉”粗谈怎么做校园社交产品

虽然我不是专业和资深的产品经理,但我经常观察用户,所以对(校园)社交产品有着一知半解,但不清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所以发表此文章希望和广大优秀的互联网从业者交流!

各位互联网从业者,各位前辈们,大家好,我是一位95后的小鲜肉叫charles,去年高考后放弃了念大学(小孩比较调皮,高三期间请假到大学旁听一学期后发现念大学的时间成本很高),然后又和小伙伴折腾创业不成后,加盟了一家做校园领域的互联网公司,担任运营一职。

14208518282

由于公司让我写一份关于大学校园社交产品的报告,虽然我不是专业和资深的产品经理,但我经常观察用户,所以对(校园)社交产品有着一知半解,但不清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所以发表此文章希望和广大优秀的互联网从业者交流!

一、校园社交产品归类

社交类产品:微信、微博、人人、陌陌、QQ、QQ空间、facebook、instagram、等

校园类产品:超级课程表(旧版)、课程格子、黑白校园、59store、各校的百度贴吧等

校园社交类产品:超级课程表、课程格子、黑白校园等

产品分解

与校园社交和校园、社交、相关的产品有如此之多,我们不妨根据其针对的目标用户、满足核心需求、外延需求、经典场景进行拆分,可得出以下表格。

QQ截图20150330175444

我们发现微信、qq的用户在其朋友圈或QQ空间发状态(说说)的活跃度很高,而微博、facebook在发状态的活跃度很高,其中微信和QQ解决的最核心需求并不是让他们在朋友圈之间发布东西,而是熟人之间即时通讯。而facebook和校内解决的核心需求是找到同校同学。所以我们在其几款产品当中找一个共通点,就是——关系链。

有了关系链,用户才会在朋友之间一对多地发布内容,相反地,也会有兴趣阅读朋友发的内容。光阅读还不够,我和朋友需要互动,但聊天也没太多话题,所以会有“赞”的出现,这解决了朋友之间少联络,需要维护的需求。有没有发现,在没有社交产品之前,我们对朋友的日常其实很少了解,很少互动。最轻最轻的动作,也是发个短信,但是两人不太熟的情况下,很少会经常发短信,所以朋友圈的出现让我们跟很多“半生不熟”的人有了互动。

结论,在社交产品里导致用户买单的重要因素是关系链。

关系链只有腾讯掌握了,那么如果没有关系链,社交(社区)产品的第二因素是?

我们先来接下来根据一个产品的三大要素分析校园社交产品的组成。这三大要素分别是:用户、场景、需求

用户——用户聚类:根据调研,大学生用户粗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QQ截图20150330175502

需求

需求分为三个等级。三个等级分别为:基本型需求(不能没有的)、期望型需求(可没有,但用户期望有的)、兴奋型需求(用户都没想到,但有了用户会喜欢——即超预期)

这需要根据产品经理专业的知识和对目标用户在不同场景穷举出很多种需求,然后给每种需求评级,再把控好三个等级的需求比例,功能不在于多,而在于准而精,准确的准,精简的精!

再谈社区型产品

纵观一些社区型的产品,他们有个共通点,就是目标用户都是有某个明确且垂直的主题/领域的人。

如豆瓣的目标用户是读书的人(最开始),如辣妈帮的目标用户都是妈妈等。而反观校园社区,当没有把握核心因素关系链时,主题/某个垂直领域是第二核心要素,显然校园不属于一个垂直领域,校园里什么样特征的人都有,只有一个是所有学生都有的共同领域,就是考试学习考证,但显然目前没有一个校园社区是做这领域。所以我粗浅地认为校园社交不属于垂直社交。定位成垂直社交还不够,还需要第三个核心要素,则是用户之间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脉脉/linked-in今天能有这番成绩,远不止因为其定位是职场人脉社交,而是里面有行为(事件)的发生,这个行为就是,寻找二度(甚至更多)人脉,其外延的行为是找工作,找投资等等。做社交产品,如果是想用户之间有约炮行为的,那么应该给用户一个借口。需要给用户台阶下,以“请吃饭”为例,这个台阶就是用户在表达“我只想找人吃饭,不要想歪哦”,吃饭正是这里面的“行为”,但它不够垂直,所以给用户的粘性不大。

总结社交产品的三个理论

1.社交的第一个要素,是关系链,有了关系链,就会有互动的行为。

2.如果一款社交产品把握不住关系链,那么就深耕垂直社交。

3.深耕垂直社交还不够,还需要有行为(事件)的发生。

以上三者,如果全有,那么我粗浅地断定这款产品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事实上不可能三者全有,一般拥有两点,就能是一个不错的产品。怎么样理解第三点 行为(事件)?

举个例子,我上周在一个舞会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和我不是同一所学校毕业,做着批发生意,没什么爱好;我呢,对互联网很感兴趣,也喜欢篮球足球等等。那么会慢慢发现,跟这个朋友没什么共同语言,而且关系逐渐疏远,为什么?就是因为两人没有发生太多的事件,如果是我和我的同桌,那么我和同桌发生的事件太多了,两人关系接近的概率也会增大,但是随着毕业多年,我们跟同桌的关系也疏远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持续共同发生的事件。

以上是小鲜肉的一些浅见,皆是抛砖引玉,不一定对,希望对互联网圈的朋友都有一些启发。如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宽谅。

 

  •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免费咨询获取折扣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