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网 > 互联网资讯 > 正文

互联网下半场的流量之争,高品质产品的价值正在被放大

  • 作者:sdfcsd
  • 来源:互联网
  • 浏览:100
  • 2020-01-07 14:22:33

微信产品经理 Dan Grover 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移动应用设计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围绕内容分发的流量之争也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也正朝着“头条化”的方向发展,恨不得 13 亿人民都能用得上自己的产品。

微信产品经理 Dan Grover 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移动应用设计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围绕内容分发的流量之争也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也正朝着“头条化”的方向发展,恨不得 13 亿人民都能用得上自己的产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互联网产品正变得越来越重,其中浏览器的“头条化”最为明显,浏览器伴随互联网发展已有 20 多年,市场早已是红海一片。

许多浏览器在功能扩张以及插件叠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开始沦为广告的推送器,安安静静地使用一款产品似乎变得越来越难。

但也正因如此,一片新蓝海渐渐孕育而成,高品质的内容和工具正成为更多人的追求,互联网产品似乎也要迎来一波消费升级。

从 PC 到移动端,浏览器入口重要性是否正在衰退?
浏览器自 1990 年诞生以来,从 PC 时代的 IE 独霸天下到群雄并起,浏览器在 PC 时代一直是互联网的最重要入口。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告诉发展,手机早已被各种 app 占据,不少人在解决需求的时候更愿意去找一个对应的 app ,大家的观念普遍是“app 的体验要比网页更好”,那移动浏览器是否还能占据互联网重要的入口?

实际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页的体验与 app 的差距越来越少,而且在网速足够快以及流量费越来越低的前提下,使用网页可以省下不少安装 app 的空间,以实现用完即走的体验。

对于开发者来说,开发和推广一个体验良好的网页应用或者页面成本也比 app 更低,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的应用场景其实并没有被弱化。现在的移动浏览器有不少从 PC 时代就开始经营,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基础和产品知名度,如 UC 浏览器;有些产品从移动互联网开始切入,但是背靠 BAT,拥有巨大的流量入口,也能打出一片江山,如 QQ 浏览器。
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16 第三季度手机浏览器客户端用户规模达 5.75 亿,增长率 1.95%。浏览器市场更是百家争鸣,除了几家浏览器巨头,不少小众的浏览器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甚至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夸克浏览器等一众主打轻快、极简、size 小的产品悄悄地获得了成长。

豌豆荚、轻芒的联合创始人王俊煜
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浏览器存在许多不好的体验,豌豆荚、轻芒的联合创始人王俊煜在近期接受了 36 氪的采访,谈到并总结了不少产品存在的问题。他提到现在是一个信息非常繁杂的时代,而不少产品开发者总是想在产品里做加法,直接导致用户的体验臃肿,产品面面俱到却没有突出的亮点。
随着大而求全的加法策略对用户造成的困扰越来越大,拥有极简基因的产品将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在王俊煜看来,国内外浏览器中有极简基因的 Chrome、Safari,但本地化做的不够好;国产浏览器里,也没有一款特别强大的极简产品,于是像夸克浏览器这类产品就有了生存空间。


“高品质”互联网产品进入内容消费升级时期
数据显示去年排名 TOP 200 的头部 app 应用大概占据了全平台分发量的 55%-60%,占据超过 60%的总流量,二八效应仍然存在。但这种情况会不会在互联网下半场发生变化?王俊煜在采访中谈到了“高品质”产品这一概念,并且说到:
消费升级的本质上是用户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钱或时间,获得更好的质量、性能或体验。
王俊煜认为夸克浏览器就是高品质产品的其中一个,在关于“高品质”产品的定义上,他解释道:一是做的是内容的消费升级;二是目标受众为对高品质内容和工具有所追求的人群。

无论互联网行业的下半场发展是否在逐步进入内容消费升级时期,但毋庸置疑的是,用户个性化需求对互联网产品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也正因如此,在互联网市场,高品质产品似乎确实越来越受到资本青睐,比如在视频领域,便有不少“高品质”产品的代表,“一条”背后是黎瑞刚的华人文化,去年还获得 1 亿元的 B+轮融资。“二更”在今年年初也迎来了其 B 轮 1.5 亿元的融资。而豌豆荚孵化的“开眼视频”也在去年获得了千万级别的 Pre A 轮融。

“高品质”产品离我们有多远?
豌豆荚一直被视为高品质产品的代表,而豌豆荚设计奖则可以说是高品质产品的伯乐,发掘了如夸克浏览器、开眼视频、即刻等一批高品质产品。

作为豌豆荚的联合创始人,王俊煜一直在关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他在 2011 年就发起了豌豆荚设计奖,致力于成为国内安卓应用优秀设计的风向标,深耕应用美学推荐高品质应用,豌豆荚设计奖也是国内最早的权威安卓应用奖项之一。

而这次的豌豆荚设计奖将夸克称为“不焦虑的设计”,据王俊煜介绍,所谓不焦虑,就是让繁杂的信息简单化,能让用户更快更有效率地将事情处理好。如今许多社会、生活种的焦虑,也蔓延到了不少 app 的设计里,众多为”流量“生存的 app ,失了本心。

豌豆荚设计奖说的“设计“不只是美学上的好看,更重要的是用创新、优雅的方式,去解决人们真正在意的实际问题。 获得这次豌豆荚设计奖的夸克浏览器,其极简的设计风格和克制的产品思维无疑是现在移动浏览器中的一股清流。
夸克浏览器被王俊煜称为“简而美”和“专注做减法”的产品,在他看来,夸克浏览器最难能可贵的是其保持了一种克制:它没有选择不断地加入各种臃肿的功能,而是在细节设计和用户体验上进行不断优化, 让用户享受最纯净的上网体验。

从这款移动浏览器的许多设计和功能留存中,就不难发现王俊煜所说的“简而美”“做减法”。此外,夸克浏览器与市面上的其他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将搜索框下沉了 3 厘米,这就消除了用户在许多不得不使用单手时触碰不到搜索框的尴尬。

同时夸克浏览器在搜索功能中提供了“垂搜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在浏览器内使用豆瓣、微博或者知乎这些第三方的搜索功能。

对于已经习惯了应垂直领域的 app 去搜索相关信息的用户来说,夸克浏览器这一功能就大大优化了用户在不同的 app 之间切换的糟糕体验。

浏览器备受诟病的还有烦人的广告推送,这里面是商业利益的驱动。夸克浏览器中则对广告推送默认屏蔽,并过滤 app 下载提示、广告悬浮窗等干扰用户的行为,这也不同于现行主流 app 增强产品活跃度的常用思维。

夸克浏览器看似和主流逆势而行,其实却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更加突出了主流产品中众多不为用户着想的功能和设计。而这种克制的产品思维回归了用户对于浏览器最本质的需求,让用户享受更纯净的上网体验,这在今天尤为难得。
据悉,夸克浏览器的团队主要来自 UC,王俊煜也以顾问身份参与开发。这意味着其很多功能都依托于 UC 在浏览器领域多年技术积累,比如能大大提高浏览器启动速度的 U4 内核技术,而王俊煜极致的产品理念也很好地在这款产品上践行。
王俊煜认为像夸克这类的高品质产品会越来越多,他表示:

它表明了我们的态度,表明了我们觉得这就是好的东西。

“高品质”产品背后的价值

看起来王俊煜所提到的“高品质”产品,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以极简思路对抗信息冗余”。如果说“高品质”产品是未来互联网的趋势,那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像无印良品这样的极简风格会成为互联网产品的标配?

对此王俊煜就认为,极简”不意味着是一张白纸,而是通过精简,让浏览器回归搜索本质,而回归的前提是明白目标用户是谁,他们要用浏览器来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只是抽象地谈极简,把所有的元素都去掉,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能看到相比起 Safari 或者 Chrome ,夸克浏览器加了许多对中国用户来讲十分顺手的小功能,比如夜间模式、广告屏蔽,但同时也没有像国内部分厂商那些浏览器般臃肿不堪。

这些功能与设计背后,都体现了高品质产品的价值观。与今日头条张一鸣所持的技术中立论截然相反,王俊煜认为中立是个伪问题,如果把责任推脱给技术,要坚持所谓的“客观”和“中立”,系统依然会给你推荐“好的”和“不好的”,用户依然不堪其扰。

在这个信息严重过载的数字时代,人们对信息缺失的焦虑也愈加严重,筛选信息的成本很多时候确实比信息本身更加高昂,但耶鲁大学教授 Edward Tufte 也曾说过:

信息过载其实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糟糕的设计。
像夸克浏览器就般通过产品设计来拯救被海量信息淹没的用户,或许就高品质产品在互联网下半场的核心价值。
目前互联网仍然是头部产品霸尽流量,但随着用户追求更好更个性化的产品体验、众多小众垂直市场对也日益成熟,开发者开始洞悉其中的变化,追求效率和极致个性化的极简化产品逐渐爆发出巨大的成长潜力。

如何用创新、优雅的方式,去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向用户推荐好的内容,这也是王俊煜发起的豌豆荚设计奖一直推崇的产品理念。
尽管背靠阿里 UC 的夸克浏览器是否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仍有待时间验证,互联网巨头愿意涉足在这个领域总归是一件好事,这类产品的春天是否真的会到来?不妨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operations@xinnet.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免费咨询获取折扣

Loading